利率下行背景下,曾兼顾稳健与资金流动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遇冷”,日开型理财产品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投资者的新选择。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2237款,存续规模为6.88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7.31万亿元减少超4300亿元;收益方面,截至6月末,该类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54%,较去年年底下降33个基点。另据民银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一季度末,现金管理类理财近7日年化收益率中枢1.54%,二季度末进一步降至1.41%,上半年累计降幅扩大至27个基点。
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收益的下降,日开型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6月末,日开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0.92万亿元,存续产品5200款;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8769%。
对于日开型理财产品近期的亮眼表现,某国有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日开型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都能满足投资者对于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但日开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收益表现略好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现在行内部分日开型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4%以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则大多在1.5%~2.8%之间浮动。”该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之前买的理财产品大多是R1中低风险等级的,收益率大多不超过2.5%。4月份买了一款R2等级的日开型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是4.78%,每日申赎能满足我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R2等级也相对稳定一些,能够承受。”市民华女士说。根据华女士展示的页面,记者发现,她所购买的日开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5%~2.5%,截至7月8日,该产品的单位净值为1.0127,近一个月的区间涨跌幅为0.34%。
但有市民告诉记者,自己购买的日开型理财产品出现收益波动的情况。市民关先生表示,“6月份买了日开型理财,刚开放时标注的年化收益率是5.51%,前期表现还可以,但是后续收益率逐渐降低,7月中旬选择赎回了。”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下称《报告》),截至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上半年,全国164家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投资者的偏爱发生了微妙变化,购买进取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出现上升。根据《报告》数据,在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仍是多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占比为33.56%。对比来看,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增幅达到1.25个百分点;同时,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则增加了1.0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随着利率不断下降,固收类产品的长期收益中枢或也将呈下降趋势。他认为,低利率时期,纯固收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逐步降低,“固收+”产品未来仍会呈增长态势,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他预计,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对于当前日开型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下行、日开型理财产品成为市场新宠,是当前金融市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体现。”娄飞鹏表示,具体来看,日开型理财产品每日开放申赎,流动性强,适配短期资金管理需求;投资范围包含中短久期债券等资产,收益潜力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同时,监管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限制不断加强,如规模管控、投资范围收紧、久期限制等,推动投资者转向替代选择。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研报中介绍,2025年下半年,理财存续规模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年末规模或增至33万亿元左右,较年中增加约2万亿元。从理财规模增减的基本逻辑出发,当前,理财产品的“低波、稳健”特征对银行存款客户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叠加存款利率低位运行且仍有一定下调空间,理财的存款替代定位预计将持续发挥作用。
温彬表示,但也需关注理财“低波、稳健”运营的基本逻辑存在不确定性,“量、价”波动增加可能对规模增长形成拖累。由于理财负债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普遍存在风险厌恶、波动厌恶等特征,因此理财的“量、价”之间的联动相较于其他资管产品更为显著,一旦出现收益波动,容易引发赎回反应。